旅游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各景区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雷山,是一道别致的怪石城,一副秀丽的风景画,一道流畅的山水诗。风景形胜星罗棋布,古树、洞、异泉、奇石自然形成,民俗风情神秘多彩,青铜文化丰厚。自古以来,慕名观光的游客不断。古今呤咏雷山石景的锦制华章数以千计。2001年,小雷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同年11月向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商标;2003年10月被黄石市政府批准为“黄石市市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2011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大冶矿区是中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名胜区包括大泉沟风景区,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大泉沟以泉美闻名于世,这里奇峰突兀,山峦叠翠,是一处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胜地。 大泉沟沟长约10华里,一年四季溪流潺潺,曲曲折折,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泉流瀑布。如青山吐玉,似仙女织锦。“滚油锅”、“泥鳅背”、“龙潭映月”、黄牛献泉等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和林涛声揉和在一个,大自然的杰作令人赞叹不已。 大泉沟的景点名胜更是数不胜数。碧水如镜的石灵屋水库,历史悠久的莲花庵,还有神秘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沿、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龙洞等等。其中,柯陈山悬崖边“放眼亭”的摩岩石刻保存完好。如“遗人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抬起头来别有天地,放开眼去收尽湖山”、“还不回头”等遒劲有力,历历在目。 大泉沟,山奇、水秀、泉美、谷幽,被人们称为大冶的“九寨沟”。
位于大冶市西北角的还地桥镇境内,黄金湖与保安湖,三山湖水脉相连,同属梁子湖水域,黄金湖,远离工业区,为湖北省8大无污染天然湖泊之一,物产富饶,湖光山色,秀丽迷人,水资源得天独厚。多年来,勤劳的湖区百姓在耕田种地之余,驾船张网以水养生,万竿修竹,千条织网,百只乌蓬船,可以荡桨泛舟,观湖水云霞,采莲摘菱,与水鸟相和;可以坐礁垂钓、躺湖游弋,任小鱼轻触;可以品鳜尝蟹,一解口中之谗…
黄金湖
如今,黄金湖人积极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假日经济以钓鱼、吃鱼、赏鱼、发展系列鱼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楼为主题的旅游业正招揽八方游客。
黄坪山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冶南部山区,与阳新县西北部交界,距大冶市区约20公里,涵盖大冶市殷祖镇的董家口林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仅35摄氏度,比山下气温低3-5℃。 黄坪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6%。有高等植物380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常见的有豪猪、野兔、野鸡等,另有珍稀动物如金钱豹、穿山甲、猫头鹰、狼等。
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位于大冶市东南部,延伸于罗霄山脉北端,面积为62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竹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特别是酷热的夏季,当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如同“火炉”时,此处依然凉爽宜人,日间平均温度低于山外8—10℃左右,晚上温差更大,故而有“小庐山”之美誉。 这里峰峦迭嶂,峭壁林立,古木参天,四季苍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宛如庐山之秀美、黄山之奇险、泰山之雄伟,集江南崇山的秀丽和北国岭岳的雄伟于一身,是一处亟待开发的旅游避暑胜地。 雄踞鄂、阳、大三市(县)群之首的太婆尖就横亘在董家口风景区境内,东连大冶市国营林场黄坪山,西接脉亦山,南迄坳头村,北至雷打尖南麓,地处北纬59.67’、东经114.57’,与位处该山北侧的龙头角山遥遥相望。 太婆尖主峰海拔980米,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太婆山雾茶”因此而得名,饮誉省内外。史载“其旁有龙角、蛤蟆伏、望月诸山、风云变幻,各极其奇”。更有诗云:“驾雾乘车上太和(婆),翻腾绝顶笑牵萝,软风吹醉低天月,欲策飞龙跨大蟆。” 该风景区具的自然王国的秀丽风光,“高山平湖”董家口水库如一条明碧的丝带环嵌在山涧之中。库内共有88条山泉小溪、99座山峰,给林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几分神奇,那苍苍莽莽的竹木林海,那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柏,那金辉万顷的云海日出,那清幽通径的山涧潭溪,令人顿生超脱尘世、返朴归真的感觉。 龙泉洞:位于殷祖镇花犹村东北石磴山南麓。传说洞内藏龙,经常腾云而得名。洞口朝西,宽5—10米,高7—20米,已探明达300余米,洞口右侧岩石刻八个楷书大字,“花开洞口,水到人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龙泉洞内有钟乳石,四时滴水,冬暖夏凉。洞内悬崖处有季节性瀑布,落差85米,非常壮观。据有关人士勘测,此洞长4000余,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雷山风景区
太和云雾:位于大冶市殷祖镇董家口林区,主峰太婆尖海拔980米,为黄石地区群山之冠。北望龙角山,南瞰蛤蟆伏,四季云雾变幻。云起时,遍山弥漫,登绝顶,观日出,蔚然壮观。龙角朝暾:位于太婆以北,主峰海拔786.9原名龙耳山,唐于宝四年玄宗皇帝改名为龙角山,以其“日出光先照其巅,将雨则有云起”的特点而得名。山上有岳飞洞、仙人桥等胜迹。 双泉古刹:位于殷祖镇面山西北麓畈段村境内的郑山林,距南峰花犹树2.5公里。以庙后的两股泉水而得名。相该庙始建于唐代,有上、中、下三殿,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后毁于于日寇战火,1946年夏修正殿,上下两幢约300平方米。传说唐代某高僧在此建寺时,后山有两眼山泉,一泉出盐,一泉出油,长年供僧人食用。传至第三代和尚,萌发贪心,将食用不完的油盐私自
大泉沟风景(2张)
出卖,从此,双泉再不流出油盐而只流涓涓泉水了。寺庙左侧有两株千年罗汉松,直径约1米,高丈二有余,历经千年磨劫仍苍翠挺拔,实属罕见,现被黄石市列为珍稀树种保护。 天鹅饮水:位于南山头主峰东侧山洞中,一人可进,天然庙堂,石壁上有一观音佛像,洞中有一天窗,日月光照正好射在观音脸上。传说观音在此修身取日月之精华,才成为南海观世音菩萨。 五龙地宫:位于又泉古刹附近山上,有五个龙洞分布其山,有金宫、银宫、藏宝宫、卧龙宫,主洞为藏龙地宫,竖井而下,双队而行,中间又分东宫西宫,彩彩悬挂,景色琳琅满目。 南山头革命根据地 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县,西抵咸宁市,峻岭崇
雷山5A旅游休闲酒店
山连绵50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大冶地区革命根据地,也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威震大江南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十二军就诞生于南山头毛宕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红三师、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解决以后,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先后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碑林,恢复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两市”市委、市政府并把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泉沟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大泉沟以泉美闻名于世,这里奇峰突兀,山峦叠翠,是一处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胜地。 大泉沟沟长约10华里,一年四季溪流潺潺,曲曲折折,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形成了形态
雷山温泉度假村
各异的泉流瀑布。如青山吐玉,似仙女织锦。“滚油锅”、“泥鳅背”、“龙潭映月”、黄牛献泉等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和林涛声揉和在一个,大自然的杰作令人赞叹不已。 大泉沟的景点名胜更是数不胜数。碧水如镜的石灵屋水库,历史悠久的莲花庵,还有神秘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沿、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龙洞等等。其中,柯陈山悬崖边“放眼亭”的摩岩石刻保存完好。如“遗人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抬起头来别有天地,放开眼去收尽湖山”、“还不回头”等遒劲有力,历历在目。 大泉沟,山奇、水秀、泉美、谷幽,被人们称为大冶的“九寨沟”。
大冶自公元967年建县以来,修县志已达十次。明清八次;明时四次(永乐十五年、宣德年间、嘉靖十九年、万历十二年),清时四次(康熙二十二年、同治六年、光绪八年、光绪二十一年),均已成书;但永乐十五年、宣德年间、万历十二年之县志均散佚不传。现存仅嘉靖十九年、康熙二十二年、同治六年、光绪八年、光绪二十一年的五部县志。民国时期,战乱不已,大冶不仅未修志,而且文书档案两次被烧毁。1959年进行了一次编修,但只存打印稿,有始无终。1979至1989年历时十年完成第十次修志并定稿成书。期间数易其稿(1984年完成初稿,除相片外的有关资料载止日期也是1984年,故此版县志也有人叫84版县志)。84版县志及同治版县志经多次印刷,所以一些赞助单位及社会名流可能都收藏有此书。但嘉靖十九年、康熙二十二年、光绪八年、光绪二十一年的四部县志估计只有大冶市图书馆资料室里有收藏。
金牛千张皮 大冶市西南边陲的金牛镇,是个5县(区)交界的集镇,自古井市繁荣,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小吃也多,其中之一是千张皮。千张皮,简称皮子,又叫豆皮,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金牛千张皮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到了宋代,此地商业日盛,油盐柴米布匹生意兴起,城乡豆腐店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品种花样翻新,千张皮也就大宗制作起来。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冬豆,七月乌豆、泥豆也行。制作方法和步骤大体是:先将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用手掐掉豆壳,豆壳浮于水面,用捞子捞去豆壳,再用清凉井水洗净豆子,然后磨成浆糊状,装进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脚子,边掺清水边舀动,过滤出来汤状的豆汁,放进大锅煮沸后,倒进缸中,慢慢点进熟石膏水,俗叫点豆浆。边点浆边用水瓢在上面来回搅动,待出现小颗粒状为止,盖上木盖,待20分钟左右便成脑浆状,这就是豆腐脑。再用小竹帚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约26厘米见方,10厘米高)内的棉布片上,浇一层盖一层布片,可浇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术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然后将布片从匣内取出,用手轻轻的一层层剥落,就成千张皮。 黄豆是一种健脾食品,金牛皮子由黄豆深加工而成,薄而脆,香而甜,松且软。千张皮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或3厘米宽的条条结成皮子花,用鲜鱼一起煮,味道鲜美,其中尤以鳜鱼焖皮子闻名远近。大冶、鄂州、成宁、阳新等地群众婚丧喜庆或节日,请客办酒席离不开它。席上第一道菜就端出千张皮,称“皮子席”,在历史上仅次于殷实之家办的“海参”、“鱼翅”席。金牛千张皮不仅在当地享有盛名,而且在鄂东南,在稀水、黄冈、九江、武汉也受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凡来到金牛,除一饱口福外,总忘不了带几把金牛皮子回家,或自食或赠亲友分享。 大冶印子粑 在大冶市殷祖镇,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大冶殷祖镇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当地人称作接菩萨)。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殷祖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果城里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果城里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殷祖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 大冶,是公元10世纪中期取“大兴炉冶”之意而新置的一县。传说在唐代有个叫王明畏的人,任鄂州永兴县知县时,为官清廉,惩治腐恶,关心民间疾苦,深受人民爱戴。他曾为一盲女伸张正义,触犯了富豪,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民,便含愤出家到尖山殿修行,后来死于岩山庙。百姓为了纪念王明畏,便修了“土主庙”和“土主坟”,立碑雕石。家家户户还将糯米、粘米混合碾粉,掺进山泉揉成团,做成印花小圆粑祭奠他。人们以自然村为单位,堆成丈余高的粑山,敲锣打鼓放鞭炮,到坟前、庙里祭奠,祭期从花朝到3月3日,历时18天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菩萨会”或“土主会”,年复一年,形成了古老的集会。每到2月18日,山民们就把穿着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着果城的200多个村庄巡游,直到3月3日,才把土主菩萨送上山庙,谓之土主升天。在土主游村时,各家各户把把印子粑摆在正堂门中间土主像前,尽情求拜,有盼丰收的,有盼子孙繁衍的,有盼六畜兴旺的,有盼岁岁平安的,晚上,土主菩萨游到哪村就在哪村正堂歇息,与此同时,几百个村子热闹非凡,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玩灯笼和狮子的,踩高烧的,有什么绝活的人,尽情表演献技。附近几十里的人来赶会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人山人海。果城里的印子粑也随之闻名,长久不衰。外地人则干脆叫它“大冶印子粑”。 马叫荞麦粑 解放前,提起马叫荞麦粑,那些南来北往的肩挑小贩们就来劲了。马叫,是大冶城南的一个小集镇。解放前,马路右侧有一长排低矮的土砖平房小商店,几乎家家做荞麦粑,供来往行人充饥,兼营油盐杂货、草鞋、皮丝烟和香纸爆烛。这里是刘仁八、殷祖、兴国州、武宁、通山、咸宁、鄂城、武昌的小商小贩们到大冶县城经商来往必经之路。他们到了马叫,就要在这里歇歇脚,吃荞麦粑,喝点茶,买双草鞋换一换,然后再赶路。 荞麦粑,用养麦粉做成,芝麻粉拌红糖作馅,蒸熟后,香喷喷,软绵绵的,吃起来既甜又香,经济实惠。因此,马叫荞麦粑远近闻名,成为马叫的独特食品,风味小吃,超过了金牛麻花、千张皮和保安雪枣的名气。行人不仅要在此吃个饱,还要买些回去当“接礼”,让家里人也尝尝鲜。 马叫荞麦粑之所以远近闻名,令人喜爱,除了美味可口外,还与一次主客对话很有关系。这两句妙趣横生的对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堪称与《卖矛又卖盾》的笑话齐名。 一次,有个顾客放下担子买粑,一看,粑不热了,就问店家:“是现粑吧?”“刚起笼不一会儿”;顾客拿起一个粑看了看后问:“是不是蒸熟了啊?”“已经蒸过三道火”,店主肯定地回答。 店主人这两句自相矛盾的答话,令人发笑,被人传为:“马叫的荞麦粑,是现成的吧?刚起笼,没有熟吧,三道火了”。 笑话归笑话,可马叫的荞麦粑的确是价廉物美,味道可口,远近称誉,名不虚传。 大冶糊面 大冶糊面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要说做糊面的“高手”还是大冶农村四、五十岁的妇女。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大冶就有糊面了,价廉实惠,百吃不厌。 大冶孔雀石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碱式碳酸铜),化学成分为Cu2(OH)2CO3。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和颜料,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代,中国人就用孔雀石制作玉簪等工艺品;而传统中国画中的颜料-----蓝色和绿色,就是用蓝铜矿(石青)和孔雀石(石绿)做成的。孔雀石的主要产地有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等。中国的孔雀石主要产地在广东阳春和湖北大冶的铜绿山(今黄石市辖区)。
孔雀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凭借裸露的铜花草为线索找到深埋地下的铜矿,并大规模地开采、冶炼才进入到文明的青铜器时代。那些造型精美、品种繁多、器型巨大的湖北编钟、甘肃奔马、三星堆铜像等,构筑了光辉灿烂、举世闻名的中国青铜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孔雀石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跨入青铜时代,从荒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一座桥梁。 然而谁会想到,这个标志着人类走向文明的中国青铜文化发源地竟然就是湖北大冶的铜绿山。据清修《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在县西马叫堡,距城五里,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后,有铜绿如雪花小草点缀土石之上,在铜花草之下有铜矿或孔雀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冶铜绿山矿在开采铜矿时发现了一个“古矿冶遗址”,后经国内外专家鉴定为三千年前的“古矿冶遗址”,被专家们誉为矿冶“奇观”, 并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1994年,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作为中国唯一一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铜矿遗址,深受世界瞩目。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瞬时间闻名世界,而铜绿山矿的孔雀石却没有如此好运。孔雀石主要产在铜矿地表的氧化带,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常与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等共生。铜绿山矿在开采铜矿的当初发现了大批孔雀石矿物晶体,但都不被人重视,并被当作炼铜原料大量扔进冶炼炉。后因专家鉴定,该孔雀石的硬度与光洁度均达到了宝玉石水准,再加上其颜色的翠绿及与生俱来的天然造型,才使得该孔雀石峰回路转,一下子身价百倍,并成为海内外收藏家争相购买的珍贵藏品。 大冶孔雀石多为肾状、皮壳状结构,亦有放射状和绒毛状结构的。肾状、皮壳状孔雀石质地坚密华美,除了可直接用作观赏石外,还可以象宝玉石一样雕刻成各种摆件及鸡心吊坠、蛋形戒面、项链等,亦可制成印章料或把玩件,经抛光后的孔雀石会出现漂亮的水波状绿色花纹光带;而放射状、绒毛状结构的孔雀石,则以其天然的丝绢绸缎般光艳色彩取胜,有的还呈现猫眼现象,甚是可爱。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铜绿山矿已从露天采矿进入到深坑采矿阶段,孔雀石已经不复再见。于今,品相稍好一点的大冶孔雀石可卖到2000元一公斤,品相特好的就不能以公斤论价了。2005年,该市一位收藏者的一块不足2公斤的孔雀石,就被一位上海收藏者以38000元高价买走,不久这位上海收藏者又以100000元的价格买给了一位台湾客商。2006年,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专程来到黄石,花30余万元买了一块不足50厘米高的大冶孔雀石回去,以作为该馆的特殊馆藏陈列。同年,上海一收藏家欲出300万元巨款买走大冶地质博物馆的一块重约200公斤的大冶孔雀石,被大冶市政府领导以作为镇市之宝而婉言谢绝。由此可见,大冶孔雀石的价值潜力之巨大。 关于大冶孔雀石,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瑶池仙宫里有一位美丽的绿衣仙女,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凡间英俊的炼铸工匠。她经常变成一只孔雀,翩翩飞往人间与工匠幽会。玉帝得知,龙颜不悦,令绿衣仙女留在仙宫过天仙生活,如果她再到人间与工匠幽会就把她打入地狱。绿衣仙女为了真挚的爱情宁可下地狱而不留仙宫,玉帝一怒之下,真的把绿衣仙女打入地狱并化为顽石。工匠眼睁睁看着情人入了地层,难过地哭啊,挖啊,挖得双手鲜血直流,终于挖出了一块闪闪发光的绿色宝石。工匠知道这就是绿衣仙女,于是他把她捧在手上,亲了又亲,看了又看,而后把她放在自己的身上和枕边,永远与她相守。为了纪念这位绿衣仙女,从此该地的人们便把这种绿色的石头称为孔雀石。
上一篇:
大冶市“三台八景”简介下一篇:
家风征文---不敢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