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去吃饭,只要有剩菜和主食,我都会打包带回家。之所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特别是饿肚子的经历,让我觉得粮食太值得珍惜。
对此,妻子,特别是女儿开始表示不理解,我便给他们讲我小时候饿肚子的故事。每次讲完这样的故事,我都会动情地流下眼泪,妻子和女儿也会深受感染。
我们兄妹一共四个,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排行最小的小妹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很低,副食更少,加之我们一家人口多、劳力少,分到的人均口粮就更少。所以,兄妹几个经常吃不饱饭,甚至饿肚子。
记得那时,家里除了节假日和来客以外,很少能吃到干饭。就是吃稀饭和面条,也常常是汤水清得可以照出人影子,难得见到粘稠、干巴的时候。每次吃面,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用筷子去锅里划面条,但划来划去,也划不到多少。吃稀饭也一样,每次都是尽力用锅铲子去捞米花,但捞来捞去,也捞不到多少。每次吃面条或稀饭,虽然我们每人都吃了四五碗,由于“料子”太少,汤水太寡淡,上了几趟茅厕,肚子就扁了下来。
最怕遇上大雨大雪天气,这样的天气往往出不了工。不出工,母亲就会借口没做事肚子不饿,一天只做一顿饭,或者干脆不做饭,让我们夜以继日地躺在床上睡干觉。
现在回想起来,饿肚子的觉真难睡,一天不吃饭的日子真是难熬,感觉这一天好长、好长,比一年时间还要长!
我的饥饿记忆,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才结束。
自从分田到户之后,粮食有了富余。但饿肚子的记忆和经历,让我自始至终把粮食都看得非常贵重。平时吃饭,剩饭也好,剩粥也好,只要没有糜变,我从来都不随便倒掉。
受我的影响,妻子和女儿对待食物也非常珍惜,从不糟蹋和浪费。在家里如此,上馆子吃饭更是“吝啬”。每次上馆子吃饭,我们都会实行“光盘”行动,实在吃不完的,哪怕是一块鱼头、一片水果,我们都会毫不嫌少地带回家。
看到这样的举动和场面,有时旁边桌子上的顾客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酒店和餐馆服务员也都会对我们“窃窃私语”,但我们丝毫不会顾及,依旧会我行我素,因为我们觉得,爱惜粮食不应该受到嘲笑,它是一种好习惯、好品格。
上一篇:
大冶市“三台八景”简介下一篇:
家风征文---不敢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