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我家的传统

  • 发布时间:2017-06-01 00:00:00
  • |
  • 作者:大冶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76次

爱人一大早上街买回三大梱火纸。我不解地问:“买这么多火纸干啥?”“亏你是做儿子的。七月半快到了,还不操心写包袱。今年女儿考上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老祖宗们保佑。你父亲爱抹牌,多写点。”
    不知前世积的什么德,今生载这么贤慧的女人,屋里屋外不需要我操心。特别是孝敬公婆,村里人评价笫一。记得父亲在世时爱打些小牌,经常输。输了从不向我母亲和我们这些子女开口,总是去做点小本生意去努力赚回。媳妇知道后暗暗给父亲一些小钱,告诫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不要在后面奔波,免得外人说下人不孝。
    吃过早饭,全家进行分工:我和妻子负责包包袱,女儿和儿子负责写。父亲在世时经常教育我包包袱时要洗净双手,包在冥币里面的只能成单,并且要用毛笔书写。我们照章办事,用毛笔书写,儿子怕麻烦,有些不情愿。
    于是,我套用小时候父亲当年教育我的话说:“你是读书人,读书人可以向人家借钱但不能借字!过年时写对联要用毛笔字,读书人请人写羞不羞?你太公太太公都是读老书的。老书都是用毛笔书写的。你如果用圆珠笔书写恐怕这些祖人不认识。借这个机会也好习习你的毛笔字。”
这番话立竿见影,儿子思想很快转过弯,和他姐一笔一画地用毛笔写起包袱来。我不时提醒他们:写包袱时要注意称呼与落款。男的要尊称为“公”,女的为“妣”。比如,写给你爷爷那一辈中间一行是“故祖考黄公某某老大人收用”,间隔了两代要尊称“老大人”,落款则是“孝孙某某祀”。
    对他们而言,我的话有些多余 。他们说去年就记住了。儿子问:“这一百多个包袱怎么安排,每位先人写多少个?”我答道:“具体个数自己定。太公以上的可以少写的,他们后人多,写的人也多。你爹活着的时候受穷,很少见到钱,多写点。还有你二太公是残疾人,没有子嗣,多写点。”儿子继承了父母的血统,也心慈,赞同我的观点。他“二太公”要多写的,其实,这也是他爷爷每次让我写包袱时的交待。
    这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说写包袱时别忘了你舅舅和外公外婆。我的回答是:他们疼爱过我,不会忘掉的!爱人听到后忙插话:“小时候,我爹奶疼过我,你给他们写几个!”儿子也跟着说:“我干外公也很疼我。听说我在妈妈肚子里差点夭折。那时计划生育抓得紧,妈妈怀我时担惊受怕、东奔西躲。是干外公护着我,在他家出生的 。”
    是呀,这些先人都疼过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宁可自己受累,也不让后代受苦。水往下流,我们做晚辈的要懂得感恩,长辈在世时要孝敬,死后为他们守好坟墩。清明扫墓,大寒添土,中元节不忘烧些纸钱,这些传统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