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你把昨天的那半碗剩饭倒到小簌箕上,送到外面去晒着。”娘的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子,坐在堂屋的一个大盆边的小凳子上,边给昨天晚上全家人换下来的衣裳打肥皂边对我说。
那年我只有十二岁,在家排行老三。因为早上闷热,我打着赤膊在厨房里用长柄瓢捞动炭炉子上面鼎罐里的水和米,不让煮粥的米沉淀在罐底里烧煳了。听到娘的话,我回答:“那半碗饭已经馊了。我把它倒到门外的垃圾箢子里去了。”
“一粒粮食一滴汗呀,半碗饭得多少汗水。怎么能倒到箢子里去呢?”说完,娘放下搓着的衣裳,擦去手中的肥皂沫,进厨房拿了一个小簌箕到门外装的垃圾箢箕里,把我倒在那里的半碗馊饭一点点地拣到簌箕里。回到屋里,娘将簌箕里的馊饭倒进一个小木桶里,舀了几瓢水淘洗饭粒,把洗干净后的饭粒倒到簌箕里摊开,再送到门外的院墙上搁着,让太阳暴晒……
在计划经济年代,因为我家人口多,靠父亲一个人拿工资过日子。那个时候,虽然我的全家人吃的是商品粮,每个人口每月定量供应最多的只有37斤粮食,我和下面的几个小弟每人只有26斤供应粮。尽管全家人合起来每月有100多斤供应粮,还得计划着吃饭,比如每天早晚两餐粥,中午一顿饭。有时还用亲戚送来的红苕或者豆类当餐,但是供应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往往月尾总要缺几天粮食。因为那个年代,每餐只有一两个少油的咸菜碗,是粥是饭,兄弟们个个每顿都能吃一二大碗。
两天后,娘将那半碗晒干了的馊饭炒成了“脆米”。 见弟弟们的小手在葫芦瓢里抓着脆米往嘴里送,口中发出的那种嚼脆声和透出的香味,我忍不住伸手抓了一撮,先送到鼻子里闻了闻,不但没有闻到一丝馊味,有的是锅巴的香味,送到嘴里咀嚼,感觉酥脆味香。
从此,我和我的兄弟们在入学读书、走出社会、参加工作和成家立业等经历中,都不曾忘记过那“半碗馊饭”的故事。“半碗馊饭” 的故事,在我们兄弟之间形成了一种爱惜粮食的家风……
我珍惜粮食的家风习惯影响了儿子,儿子也将自己爱惜粮食的家风习惯教育小孙子。这是因为,我的儿子和孙子都知道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发生过“半碗馊饭”的故事。
上一篇:
大冶市“三台八景”简介下一篇:
家风征文---不敢不读书